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第2387节(3 / 5)

加入书签

而现在,他们已经不缺乏这个舞台。

即便是前一秒还挣扎在封建诅咒里的婆罗人,在洗干净了脑袋里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之后,一样有机会成为某一行业或者领域的领军人。

至少在“航天用途的等离子体引擎”这一细分领域中,已经没有比阿布航天更突出的企业了。

技术含量比它高的要么比它贵一大截,要么产能不足。而价格比它便宜的要么技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拿不到订单产能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总之,这些深耕于各自细分领域的航天公司,在来自学院、避难所、企业技术的助推以及充分的竞争之下,形成了一条条庞大的供应链网络。

尤其是后者。

自打新太空电梯建立以来,死亡海岸以及百越海峡的多个定居点催生了一大批类似阿布航天的优秀航天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由废土客创办。

虽然废土客这个词念起来就充满了不靠谱的感觉,但前者在进取心与勇气上却丝毫不输给避难所的居民。

这其实不仅仅是联盟的情况,在废土上的大多数地区都存在着类似的规律。

它们就像工蜂一样,孜孜不倦的分解着从太空电梯输入地表的资源,并在将其加工成拉格朗日点星港所需要的中间态产物之后,通过太空电梯发射到同步轨道上,在那里的空间港口打包装上运输船,最终集中发射前往拉格朗日点。

这条东拼西凑出来的供应链虽然远比不上战前时代的全面,却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譬如“灵活”。

举一个通俗且不恰当的例子,战前时代的供应链就好像一台摆满工具箱的车间,里面光是可更换的螺丝刀头都有上千个型号,并且分别针对了不同的应用场景。

而新纪元的供应链则是一把“能用来拧螺丝的锤子”,虽然没有上千个可更换的螺丝刀头,甚至压根就没法换,但这件工具却可以毫无违和感的对付几百个应用场景。

即,除去玩家之外的绝大多数避难所居民,都更倾向于成为稳定社会中的打工者而并非创业者,少有的创业者也都是前避难所管理者。

不仅仅是因为对风险的厌恶以及长期生活在高度分工化社会中的后遗症等等,他们本身对于金钱也没有一般人那么大的需求,基本上能够维持他们相对优渥的生活水准就别无所求了。

相比之下,废土客只是不喜欢存钱,对银币和Cr还是很喜欢的。

废土上真正缺的从来不是技术,战前遗留的技术够生活在废墟上的人们消化好久。

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人们真正缺乏的,其实更多的是“将创造力变成文明向前动力、而非向后动力”的舞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