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三 但得饱掠速飏去(九)(1 / 3)

加入书签

“可是议政大会……”

“不用管。让多铎带着人马、包衣,还有缴获的钱粮先走。”多尔衮觉得自己越发没有力气了:“诚如先生说的,至于如何分配,还是等回到了盛京再行商议吧。”

洪承畴微微点了点头。心情沉重。

自己是留在大明,还是死心塌地跟着出关呢?如果大明收复北京之后,仍旧是之前那套,势必会再次成为满洲人砧板上的鱼肉。但如果大明真有个有为的中兴之君,要殄灭满洲也不过一代人的功夫。

见识了越来越多满洲贵族们的贪婪和愚昧之后,洪承畴对日后的前景更加忧虑起来。然而想到自己害得崇祯皇帝颜面尽失,回大明的道路也是阻碍重重。更何况当初他兵权在手。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现在一无所有,如何得到赦免?

“臣不敢欺瞒王爷。”

洪承畴当即将自己观察得来的明军番号一一报出,算出第一、第二两个师共四万人的规模,这是连带骑兵营和火器营也计算在内。

按照满洲军中主力战兵与包衣辅兵大约是一比五的比例,明军起码也有二十万人。如果按照后来大肆使用汉民包衣的情况,满洲军中主辅比高达一比十,那明军相应的就要有四十万大军!

这种估算出来的数字并不可靠,如果按照发动民众支援前线的数量,明军起码有百万之众。然而这种人民战争的概念,非但多尔衮不能理解,洪承畴不能理解,即便那些自以为深谙“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雄主,也未必能一窥这股巨大力量爆发之后带来的惊天巨变。

非但要得民心,更要能得民力。

“老爷,京中许多汉官都在说,满洲人恐怕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老家人适时地出现在洪承畴身边:“老爷,咱们要不要将老夫人接回来?”

那种举个“喜迎王师”牌子的民心,的确没有任何意义。

多尔衮不清楚这点,但他已经切实体验到了汉民对他们的排斥。在他可怜的历史知识中,只有蒙古人占据过这个花花世界,而他们对于占领地的做法不能复制:屠城,毁城,种草,放牧。

满洲人不是牧民,满洲人需要城市带来的荣华富贵,需要精美的饮食,需要汉人制造的丝绸、瓷器。

既然不能学蒙古人毁掉这一切,还不如重复过去三十年里生活方式:养肥,宰割,再养肥,再宰割。而且一旦收复了故土,这些尼堪蛮子就会陷入内斗之中,最终仍旧要败在满洲铁骑之下。

“那就走吧。”多尔衮彻底放松下来,吐出四个字,再也不想留在关内饱受煎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