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咋也要吃顿饺子第三节 致命武器(2 / 2)

加入书签

而这次力图一举解决华北八路军根据地的行动呢,冈村宁次是把清水大佐的特战联队作为一件秘密武器使用的,同时也是作为致命武器要在最合适的时间投入到最适合的地点上去!(未完待续。。)[]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184

第一:重点使用后来世界各国特种作战部队雏形(特种部队)

1941年日军对太行根据地的“大扫『荡』”中,出现了五支“特别挺进杀人队”,由中尉或大尉级军官率领,化装成农民、难民甚至乞丐,『操』一口流利汉语,目标很明确——侦察,接近并摧毁八路军总部和军区级机关。日军各路扫『荡』大部队的配置均围绕这些“特别挺进杀人队”展开,八路军在这次大扫『荡』中蒙受重大损失。

第二:囚笼政策

冈村宁次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信,日军战术情报的价值不在于获取而在于分析,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部极擅于这种分析。他能从战术体系的设置上解决快速『性』问题,“囚笼战术”的核心是在困住八路军的同时,保持日军的快速反应水平。并且利用对手的情报优势,示敌以假,声东击西,努力争获战役主动权。

按道理做为占领军,应该摧毁敌国原有的社会政治基础形态。而冈村宁次恰恰相反,在军事上推行“囚笼战术”(十分有效,算得上是反制游击战的一种经典战术)的同时,借鉴保甲连坐,强化乡镇维持会,使大批“准治安区”变成了“治安区”(如果再搞点暂住证,口粮配给,土改之类什么的,很难想象游击队还能在准治安区立足生存)。

第三:冈村宁次最擅长的还是在民众皆敌的条件下隐蔽战役意图(“五一大扫『荡』”与河南会战的战役准备可称为经典)。

他采取的方法是将从满洲和华北其它战场抽调的兵力以换部队不换番号等方式,悄然靠前集结,在作战物资的储备上采取多频次、伪装化、无重点、无规律的做法,成功地实现了战役意图隐蔽,使冀中军区吕正『操』部在“五一大扫『荡』”中遭遇重大损失,甚至出现师一级建制单位(军分区)被打掉的情况,主力被迫撤出冀中平原,退往太行与晋西北军区贺龙部会合。

而在河南会战中,冈村宁次将战车师团由塞北隐蔽调入河南,使黄河地区的国民党军猝不及防,中条山之役汤恩伯部主力遭到惨重损失

4)三光政策

另外,冈村宁次针对八路军游击战略的特点,集中很大力量于扼杀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一方面牢牢控守富裕的京津地区和冀中平原,另一方面摧毁山区根据地的基本生存条件,“三光政策”是残酷的,但战术上是有效的。这使八路军遭到了重大的挫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派遣军的兵力不断被抽调,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军区才缓过一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