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庄田,分晓(2 / 3)

加入书签

听到这一声唤,杜绾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却见静官拉着三三站在下头,一大一小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尽管是大热天,但兄妹两人都包裹得严严实实,一个是天青色纱袍,一个是白银条子小对襟衫,额头上都是亮晶晶的。杜绾没看见跟的人,听见门外崔妈妈正留着人说话,知道一双儿女是崔妈妈有意放进来的,便起身把三三抱到了贵妃榻上,又拉着静官坐下。

“你去过祖父祖母那儿了?”

“娘,都快到晚饭时候了,祖母也是睡到刚刚才起身,让我和妹妹来瞧瞧您。”静官一边说一边扫了扫杜绾的脸,随即一本正经地说,“祖母说,娘要是乏了就不用过去了,正是困倦的时候,各房里自己用自己的,晚上也早些休息,祖父也这么说。”

杜绾原本想强撑着去公婆面前一同用饭,此时听到这一席话,不禁觉得浑身酸痛,顺势就坐了下来,也顺势吩咐琥珀秋痕不用过来,都早些休息。留下儿女用了晚饭,她亲自把人送回了房,这才叫来了崔妈妈。

“明天我要陪着太太去张堰拜客,你再挑上两个伶俐老成的媳妇和我一起去,等的时候多打听点消息。尤其是各家的大小庄田,你打听打听可有生人来问过消息。”

“接下来就是从这里坐船到南京,转道运河北上,一路上比之前的海船要平稳得多。”见妻子听到坐船两个字便面露苦色,张倬随即岔过了话题,看着杜绾说,“刚刚几个管事倒是说到一件事情,说是从衙门听说,有人查过松江府几家大户的鱼鳞册,又去实地问过田亩,这其中便有你们杜家,还有沈家。偏朝廷那边并没有什么消息传来,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尽管对于本家族人并没有太多感情,但当初自己出嫁时,毕竟是几个族老从松江府送东西添妆,再加上嗣子毕竟要承袭杜桢这一脉,闻听此言,杜绾自是不敢怠慢此事。寻思自己陪嫁的那个田庄在南京附近,父亲在松江府这一带已经是完全没有田产了,她又斟酌了片刻便问道:“爹,那人可说过,杜家名下的田产有多少?”

“亲家名下应该是没有寸土,但整个杜氏名下,大约有两千亩良田,分散在十几个族人手中,这分摊下来也就不算什么。杜家如今经商的人不少,有钱了就置些地产,这都是有案可查的,牵连不到亲家。但我听说,沈家兄弟名下的田多了些,大约有一千亩。”

闻听此言,杜绾不禁心中一跳。她人在张堰镇生活了十多年,不得不帮着母亲料理家务,这田间地头的事情也知道一些。尽管官府定期重造黄册和鱼鳞册,重新核定税赋和人口,但这其中的猫腻却是多多。佃户世仆往往被大户人家认为是私产,很少上黄册,而不少开垦出来的熟地也往往挂靠在做官人家的名下,毕竟,尽管官绅免征数目有限,官府却从来不会按额征取,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父亲自然是清白,沈家兄弟的田亩也并不多,但其他人呢,这一次难道就只单单是查询了松江府的田亩?

杜绾只沉思了片刻便醒悟到这里不是地方,便连忙寻了他事遮掩过去。秋痕素来是不在这些事情上留心的,自然不以为意,见孙氏乏了就扶了她去休息。琥珀原也惦记着孩子,但总觉得杜绾刚刚那表情实是奇怪,脚下就慢了一步。

果然,她随着杜绾正要出屋子,后头张倬就出声吩咐道:“一路坐海船也辛苦了,在这歇两天再走。越哥媳妇不妨去张堰镇走走看看,要是她们愿意走,也不妨一起捎上。”

情知张倬刚刚看自己的脸色,兴许是猜测到了什么,杜绾忙回过身来答应了。等到回了自己房间,她便招手把琥珀叫上前来,原想说写信的事,但想想又觉得这一趟来去恐怕也来不及了,于是就笑道:“算了,兴许是我想多了。娘既然兴致好,明日我少不得陪着她去张堰镇走走。你和秋痕自己忖度忖度,要是放心得下孩子就一块去,要是放心不下,就在家里留着好好歇一歇。”

琥珀心里已经有几分猜测,哪里会明日跟着去添乱,忙推辞说在家照看女儿,连秋痕的主也一块做了,这才辞了出去。她这一走,杜绾不由得按着眉心和太阳穴,心里突然觉得异常惦记着丈夫,不知道他可到了京城,授了什么官职,是否一切还好……

想着想着,她就不知不觉在贵妃榻上打起了盹,朦朦胧胧间眼前晃过了一张张面孔,到最后依稀瞧见张越掀帘子进来,就被一个声音猛地惊醒了。

“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