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外籍工人(2 / 4)

加入书签

会议期间,李琳也是万分无奈,说:“现在人对钱太敏感了。听说一天的完工奖就有100万美元,眼都红了,有熟悉的编辑告诉我,他们最近投稿的数量都增加了一倍,增加的全是说大华的奖励制度的,要是一篇都不发,也说不过去,所以偶尔要发表一篇……”

“这家发一篇,那家发一篇,数量就多了。”杨明接着说了一句,他每天负责整理媒体资料的,现在也痛苦非常。

“媒体评论是媒体评论,现在就怕官方介入。我们和几家公司都是签约了的。新兴集团且不说,巴斯夫公司可不好伺候。上头要是让我们修改完工奖,巴斯夫公司第一个不乐意。”钟志根补充了一句。

“实在不行,就和巴斯夫公司谈一下,换个名字吧,不要叫完工奖了,叫提前节省什么的用百分比付款。”有人提出建议。

钟志根马上摇头,道:“那不行,他们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的。用百分比付款,最容易造成意外……”

如果是20年以后,这样的讨论简直无聊。人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用得着媒体代言吗?

但在1991年情况是不同的。媒体记者一方面号称无冕之王,用仿照普林策奖的方式做新闻,针砭时事,建言立策的念头强烈。另一方面,学习西方肆无忌惮的媒体风格的同时中国媒体是没有管束的。尤其是面对非官方的问题,宣传部懒得管文化部管不到,媒体之间的监督也形同于无。

别说讨论别人的钱怎么花的问题了,试图规范中国人行为的媒体记者满大街都是。

只是讨论应该和不应该,已经是李琳努力奋斗的结果了。

苏城只得安心受之,料想评论很快就会消失了。

诸如葛洲坝一类的事情全国轰动,总有一样能让媒体发泄过剩的精力吧。

11月很快来临。

葛洲坝工程的新闻确实铺天盖地,然而,新闻的角落里,总免不了有讨论奖励和奖金的文章,三五不时的,记者们还会联系到深交所股市,去判断苏城目前的资金数额。

深交所的股票已经涨到了18元左右,迫近历史高点。苏城购买的3亿元股份,等于凭空上涨了1.5亿。这部分资金是要公开的,也让刚刚接触到资本市场的人咋舌不已。

再加上海沧基地和台塑的关系,大华的热点持续了半个多月,苏城也不知道该哭该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