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再辩政论(上)(1 / 2)

加入书签

黄婈反驳道:“有言道‘邪不胜正’,奸佞之徒或可得逞于一时,却难逞一世。”

贺然哈哈而笑,道:“这种话说说也就罢了,难逞一世,要不要我给你历数几个骄横一世最后善终的,恐怕你自己也能数出一堆來吧。”他必定还是心虚,对这里的前朝佞臣所知不多,是以最后又加了一句,

黄婈道:“确是不乏其人,可他们虽得善终,但流传后世的是骂名,可见公道自在人心,足以为后來者戒。”

“算了吧,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这是注定的,否则人们就不会总是怀念先朝了,这是事实吧,不是我眼光偏颇吧。”

黄婈感叹道:“风气变坏容易,想再变好就难了,大人说的这个是实情,在这烽烟四起的时期,更顾不得修德政了。”

黄婈未开口却先自迟疑起來,

贺然道:“可是想到了那个被我杀的祭酒,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易国孱弱,必须得靠强权聚拢国力一致对外,不能有不同的声音,现今的易国在言论管制上比之其他地方还要宽松,即便是有人指着我鼻子叫骂也是不能仅凭此就治罪的,不论你是要指责我,指责新政,甚或指责大王都尽管放胆直言。”

黄婈好奇的问:“大人是因为什么杀祭酒的,他讲了什么不当言论。”

贺然哑然失笑道:“原來你并不知此事,我这些话可是白说了。”他少不得又把当初之事讲了一遍,

黄婈听罢笑了笑,道:“我是有些话不敢出口,因为自己想想就觉大逆不道,嗯……,大人既不见责,那我斗胆说几句,听大人言论,窃以为有失偏颇,大人似乎对官吏很是不齿,我却以为爱民如子、清廉正直的好官还是很多的,君主亦然,回望前朝,体恤下情,福泽子民的明君不在少数,大人所举的一家、一村之例确实不错,可一城就比不得一村了,人多事杂,肯定是不能沒有官府的,否则纠纷只能靠武力解决,那良善的百姓岂不更遭殃,想來大人是崇尚无为而治的元家弟子吧。”

此处的“元家”颇似地球的“道家”,贺然点头道:“我虽非元家弟子,但确是赞同他们的一些观点,你所言不错,大的城镇与一家、一村是不可比的,所以人多了不是什么好事,我也的确是对官员有偏见,因为我知道照此下去,官场早晚会变成腥膻一片,再难寻一个好官……”

黄婈截口道:“大人此话又偏颇了,传出去可是要令大人的部下都心寒的。”

“我不怕他们听见,因为配合新政实施的官制变革已经逐步推行了,他们想变坏也难了。”

黄婈长眉一轩,道:“难道新政真是灵丹妙药,我回去还真要细细了解一下了,大人且赐教,为何不行新政官员就一定会变坏,行了新政就不同了呢。”

“简单的很,先前官员做官,一是凭自身德行的自律,二是靠上司与监察、御史等的监管,遇上开明君主还好说些,可要是遇到混账的呢,那就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喜,喜爱谁就宠信谁,得势的必定是善于阿谀奉承的奸佞之徒,因为忠言逆耳,正直的人向來是难讨欢心的,如此一來,风气是自上而下败坏的,官场还容得下好人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