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抗战杨虎城来了(四)(1 / 3)

加入书签

“要想增加现有土地的产出,只有采用新式农业技术,比如使用磷肥和钾肥等新式化肥。可是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各地的示范农场,其它土地都不在政斧手中,农民们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农耕经验来种地,都不相信新技术,也更不愿意花钱购买化肥。”

宋哲武无内地摊摊手说:“政斧又不能强制农民购买化肥,我只好先在示范农场做示范了,希望通过示范农场的有说服力的产量,让农民们知道采用新式农业技术种地的好处,然后自觉自愿地来做,这也是我没有把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卖出去的原因。”

杨虎城点点头说:“化肥我在曰本见过,据说可以使亩产大幅提高。”

旁边的李义址又奇地问:“宋司令所说的新式农业技术是指那些?”

杨虎城虽然文化不多,可是他深知知识的重要,这些年来不仅自己勤学不止,对待有知识的人更是求贤若渴,十分尊重。因此,杨虎城对冯锐等人十分客气。

在和冯锐、赵承夏、曹瑞芝几人亲热寒暄一番后,杨虎城满脸兴奋地站在山坡上,望着黄河岸边的滚滚稻浪和周围那疏密相间的青纱帐许久,转身对宋哲武说:“文戈……”

两人秉烛夜谈后,杨虎城和宋哲武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很多,杨虎城已经从开始称呼宋哲武为宋总司令,到现在直呼宋哲武的字了。而且他也坚决反对宋哲武称他为杨主席,要求宋哲武称呼他的表字。

“我老家就在陕西渭南蒲城,离这黄河不到百里,对这黄河两岸颇为熟悉。这黄河两岸的河滩地,不仅几十年无人问津,每到黄河凌汛,低洼处的河岸还会经常被水淹。以前也有人要想在这黄河岸边取黄河水灌溉排碱,可是都不敢挖堤。现在可好了,经你们一翻整治,尤其是这个虹吸灌溉,这黄河两岸可就要变成江南的鱼米乡了。”

说完,杨虎城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方才,杨虎城已经见识过了黄河边的虹吸灌溉站,既能把黄河水源源不断地调上来灌溉农田,又不损伤黄河堤坝,还几乎就不用电,这让杨虎城赞不绝口。

宋哲武刚想谦虚几句,杨虎城又感慨地说道:“文戈,你带兵打仗的能耐就不说了,没想到你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其它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自你入主太原后,修建铁路、开垦荒地、建工厂、办学校、整顿金融、整肃治安、进行土改,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山西人可是有福了!”

略一停顿,杨虎城问道:“只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太原行署的土地政策很好啊!农民们都卯足了劲在自己的田里耕种,大丰收是没问题的,可为什么你没有把这些土地都卖给农民?还要自办农场?”

“虎城兄过奖了!”

宋哲武微微叹了口气说:“地方要安定,农业是基础,三晋大地在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经过几千年的耕种,荒山荒地所剩不多,只有600多万倾,在这600多万倾的荒地中,适合开垦的土地只有不到100万顷左右。而且,就是已开垦的土地也都很贫瘠,现在不仅是太行行署的土地如此,山西全省50多万倾耕地都是这样,要想增加粮食产量,除了开垦荒地增加土地数量,增加现有的土地产出更为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