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2 / 7)

加入书签

所以,蓬莱不止一家姓黄,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陛下继续以皇公子行走,蓬莱黄氏也只是蓬莱黄氏。

黄氏和凌云翼有关系,是为了支持政令,为了海带生意,老黄家连聪明的儿子都搭进去了,和吕宋国姓正茂有关系,是凌云翼介绍,这买卖做的不可谓不大。

尚书曰:金作赎刑。

黄远先立刻俯首说道:“蓬莱不止我一家姓黄。”

不是什么事儿都能顺杆爬的,乱爬只会摔死。

万历十五年,六十一岁的戚继光,在穷困潦倒中撒手人寰,朝廷不给谥号,不给官葬,万历十七年戚继光儿子戚祚国入京奔走,才为父亲请到了官葬,一直到万历末年,万历皇帝在萨尔浒之战大败亏输,才直到改悔,才意识到,嘉靖年间到万历初年,南征北战百战不殆的戚继光到底有多强,有多忠,最终给了谥号武庄。

黄远先想了想也不藏着掖着,俯首说道:“学生父亲其实是戚帅的旧部,虽然没有跟着戚帅南征北战,但也是在山东备倭,其实也是能和戚帅说上话的。”

黄远先想赎买自己,疑罪赎刑,是中原王朝自先秦时候就有的制度,大明也有。

大明的赎刑是有规矩的,重罪死罪是不能赎的,只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轻罪,可以赎罪。

黄一雀让儿子带队行商,算是支持凌云翼还在山东时候的政令。

什么罪?谋求起复的罪名。

万历十年张居正离世,戚继光最大的后台倒了,张居正尸骨未寒的时候,朝堂一致决定,把戚继光放到了广东做总兵。

时光荏苒,随着大明国势的持续下滑败坏,戚继光的地位,开始不断的提升,谥号再改武毅,希望国朝再出这么一个强将来,安定社稷。

“朕以后还会用蓬莱黄氏行走,你知道吧。”朱翊钧说起了自己这个皇公子的马甲,这可是他看热闹的马甲,可不能随便丢了。

黄远先是个秀才,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在家里读书,冲击举人进士才对,他可是行商,算学自然不会差,至少面对进士考题还是能够应对的,大明进士算学考题真的不是很难,主要考的是逻辑,而不是算法。

万历十一年,给事中张希皋追杀,再劾戚继光,戚继光被迫致仕回到了蓬莱老家。

就是三代之上赎罪用的是青铜,青铜刚铸造出来时金灿灿的像金子,到了汉代才开始用黄金,东汉用的是缣(双经双纬厚重丝绸),魏晋用绢,隋唐宋皆为赤铜,元时用宝钞,大明沿唐制用赤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