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海湾之主(上)(2 / 3)

加入书签

那是去年三月的事,记得当时,我一接过他们描绘出的阵势图,立刻就是虎躯一震:唉呀妈呀,这货不是大名鼎鼎的河蟹么!

“是。的确是河蟹……”岩松经定详细的向我解释着这个阵势,“阵势最前面的是两只大螯,每只夹子分别由两列配备快速关船的铁炮队组成,遇敌之后就成两翼张开包抄,是第一批的攻击力量,这两支螯注重灵活机动,一旦遇到硬茬,就能快速收回保持实力,然后再伺机伸出;其余的八只脚以长刀队为主,并且配备一些焙烙,用来保护铁炮船、指挥船或者进行攻坚战;而蟹身就是本阵了,由五艘安宅船组成,配备铁炮队和长刀队,指挥船居于中间,四船在周围护卫,必要的时候也参与作战;再就是头上的两只触眼,同样由快速关船组成,负责各船之间的联络和运输……”

“唔。不错!”我点头赞赏道。这样一个阵势的确很适合发挥我方铁炮、焙烙的长处,河蟹果然是极为威武的存在啊!

“是谁想出这个阵势来的?”我决定给予褒赏。

“回主公,是船大将二见浦甚八!”

原本他们仍然打算以接舷战为主要作战模式,船上基本上配备的仍然是飞爪、撞角之类,而个人武器依然以长刀为主。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以这样的作战方式,是无法与村上水军、淡路水军争雄的,甚至可能被全力发展的志摩水军超过,所以我坚持要装备大量的铁炮,同时仿制濑户内水军的焙烙玉。

所谓的焙烙,原本是一种烹饪的陶器,两边有耳柄,可以作为炒锅,最初据说是用来烧芋头。后来村上水军将火药填充其中,以火绳为引线,然后用绳子穿住耳柄,制成了最原始的焼夷弾。使用的时候,先点燃火绳,差不多的时候就牵着绳子投出去,一方面以爆裂的陶片杀伤敌军,一方面将敌船引燃,实在是凶残无比的利器。历史上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时,九鬼嘉隆无力应付这样的攻势,所部三百艘战船几乎全军覆没。

其实这种焙烙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仿制的难度很小,在濑户内海的三岛水军、乃美水军、儿玉水军及淡路水军中已经普及,乃是居家旅行、杀人放火必备之物。最大的难点,是在于保证火药的供应。曰本火山众多,盛产硫磺,但是硝石只能依靠进口。在毛利家传世的文书中,就有多次以大量石见银购入硝石的记录。不过,既然我拥有津屋及商道,硝石供应自然不成问题。

但是铁炮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在陆上的时候,铁炮队可以抵前射击,然后从容撤退,并且以长枪队、骑马队遮护;但是水上作战,乃是以船只为基本单位,调动和掩护肯定不如陆上灵活。而且铁炮用于水上作战时,根本没有什么地形可资利用,只能抵前射击,这样的话,一旦受到多支小股快船的突袭,由于铁炮射速偏慢,应付起来就十分吃力了,很可能被突破防线的敌方快船接舷攻上。这是岩松经定等人反对大规模列装的主要原因。

而且,铁炮的成本和损耗,相对于长刀、长枪来说实在太高了。虽然我家中财政非常宽裕,也没必要这样乱花……不得不说,他们的担忧确实很有道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分别着手。

哦,我记起来了,就是二见浦之战时,在北畠水军营地放火、差点配上姓命的那个。因为立下大功,当初我越级提升他为船头……现在却已经晋升为船大将、有资格参与水军中的大事了么?

“把他叫过来吧!”我命令道。

岩松经定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带着二见浦甚八回到了这里。

首先是铁炮本身。目前曰本所用的基本全是前装火绳铁炮,不仅装弹要耗费时间,而且点火比较麻烦,特别是在水战时,万一火绳或者火药被打湿,那就基本上等于是废了。但是,据我所知,同时代在欧洲已经发明了燧发枪,按点火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是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的转轮打火燧发枪,就是以弹簧将一个带齿钢轮与燧石压在一起,扳动扳机的时候,钢轮就会快速旋转,其边缘与燧石摩擦产生火花,进而点燃引火药。但是这样的结构过于精致,需要较高的工艺水准,相应的成本就比较高昂。

另外一种击锤点火的就比较简单了,和火绳枪相比,不过是把火绳夹换成了燧石夹,然后在传火孔边设置击砧,射击的时候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燧石夹上的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就会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历史上这种枪由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发明,不久就在很多国家传开,到了八十年代,已经成为很多欧洲国家的制式装备。但这种枪还没来得及传到曰本,丰臣秀吉就已经发布了伴天连追放令,下令驱逐所有的传教士,并且对南蛮商人作出了种种限制,后来德川幕府时期,更是闭关锁国,所以直到十九世纪,曰本还是使用的火绳枪。

如果我换用这种铁炮,那么势必大大加快铁炮的射速,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战斗力。以我目前和葡萄牙商人的关系,这件事情不难办到。同时为了保证技术优势,或者还有限制曰本战力的考虑,我要求葡萄牙商人只向我提供燧发铁炮。这一要求正中他们的下怀。目前欧洲还有不少库存的火绳枪需要处理,而曰本显然是一个倾销的好地方,这一点各国商人之间都有默契。要不是我特别要求提供燧发枪,而他们要保持和我的友好关系,否则给我的肯定还是老式的火绳枪。

其次,我决定正式进行三段击训练。虽然我早知道这种射击方式,但之前我一直不太感兴趣。以火绳枪的射速,即使采用三段击,也无法连续射击,三轮过后,至少有半分钟的射击间隙。而且使用三段击有个条件,那就是配备大量铁炮,不然的话,每段射击的威力就太小了,这也是我之前一直坚持齐射的原因。不过,这种方式用来对付多支小股敌人的话,倒是非常使用的。

第三就是水军的作战方式了。在完成了前两项改进后,这个问题我全部交给了他们。不久,他们就拿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阵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