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三章 南宋四大家之杨万里(2 / 4)

加入书签

他的时间看似还有好几年,可是准备功夫还有很多,他需要大量的人手,若是在金国内讧之际还不能够准备好一切,那可就真麻烦了。

若是让金国有“小尧舜”之称的完颜雍登基,在想要北上伐金,恐怕就不可能了。因为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完颜雍是个开明的帝王,经过经过他的治理,可谓万民归心,金国统治区下的汉人由于生活稳定也都心服,再不将自己视为宋人。

“瓶儿姐姐,官人怎么了?”雅间内,躲在竹帘后偷看的齐妍锦也是好奇。

“狗官是看到宝贝了!”岳银瓶回了一句,掀开珠帘走到了秦天德身边,“杨公子莫要惊慌,我家官人这般反应是欣赏你的才华。周大人,你还不跟你的朋友解释一下。”

岳银瓶见过秦天德初识周必大时的反应,对此并不奇怪,只不过她很好奇,那首《小池》秦天德是如何知道的?

“你是杨万里杨廷秀?”秦天德拉住了杨万里的手,眼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小池》可是你所作?”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更是开创了“诚斋体”诗,对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他还学识渊博关心民生,曾献《千虑策》,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其政治才能。

众目睽睽之下,被秦天德一个大男人抓着手掌,而这个大男人眼中又闪烁着热情洋溢的目光,杨万里心中就只有一个词能够形容他此时的心态,那就是——膈应。

这秦天德莫非是好男风?可没有听子充说过啊,那他为什么会是这般反应?杨万里很努力的想将手掌抽回,可是他算得上标准的弱不禁风,哪有成功的可能?

“那个,大人,这首《小池》的确是学生两年前所作,还请大人放手。”

“哦。”秦天德应了一声,这才发现自己的失态赶忙松开了手,但却想要去拍杨万里的肩膀,结果被杨万里一扭身躲过了,杨万里更是躲到了周必大的身后,闪避着秦天德炙热的目光。

秦天德今日之所以连续失态,是因为他不比往日,成为国师后,他太感觉自己手头缺乏人手了,缺乏可以培养,能够安邦治国的人才了。

赵鼎张浚之流的确是治国安邦的良才,可那些老家伙实在是太顽固了,他不得不去设计,来改变那些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计策是否能够成功,不得而知,而且还需要时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老家伙才会掉进他的圈套。

但尤袤杨万里不同,这样的年轻才俊,初出茅庐满腔热情,一心想要报国,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可以将这些人培养成陆周这样的人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