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3: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第44节(3 / 5)

加入书签

虽然一样是青砖墙,牢狱墙面的每条砖缝都似乎渗出冷森森的逼人寒气,这寒气比百万刀兵战阵都更摄人心魄。洪山虽从未上过战场,但身为禁军,时常忍不住会偷想,自己若真的上了战场会如何?他自小就不善与人争斗,一想便会怕。但这怕与望着牢狱的怕全然不同。敌军若真的掩杀过来,再怕,也能挥刀举枪拼杀一场。而这牢狱,一旦将你囚禁,便没了丝毫抵抗之力。

多年故友程得助便囚禁在这牢狱之中,而且难逃一死。

洪山不禁想起十年前,初入禁军时,他们这些新兵头一回在校场上列队,他们这一都的都头拿着本花名册,一个个呼名认人。那都头不知是哪里人,将程得助的姓读成了平声,听着像是“撑得住”,连都头在内,大伙儿全都笑了起来。从此,程得助便得了个绰号叫“撑得住”。程得助虽不善言语,却为人随和,听了也只笑一笑。这些年来,他遇事从来都尽力忍,尽力自家化解,的确一直都能撑得住。包括洪山和十七娘的事,他竟也咬牙撑住了。

洪山和十七娘在茶肆有了那事之后几天,程得助到广武营来探望洪山,洪山见他仍是那般诚朴笑着,看来毫不知情,心里才大大松了口气。两人在营外小酒肆里吃酒谈天,程得助照旧话不多,偶尔还会走神叹气。洪山又慌起来,忙问缘由。程得助苦笑一下,说只是在营里遇了些不顺心。洪山心又才放下来。他知道军营之中,将校节级仗势压人、兵卒之间恃强凌弱的事太多,程得助又一向都随和退让,自然被那些人视为懦弱可欺。他忙寻了些话,开解了一番。程得助只是照旧点着头,没再说什么。多年来,两人都是如此,洪山便没有在意。吃过酒,程得助临走时,竟说了句:“多谢大哥。”随即笑了笑,便转身走了。那笑容虽诚朴依旧,却含着些苦涩。洪山顿时愣住,心里纳闷不已,却不好追上去问。

过了几天,有个小厮到营里来找见他,给他捎带了一句话:“针眼巷口茶肆的刘婆请您去说句话。”他听了又是一场纳闷,问那小厮,小厮也不知道。他猜测良久,也猜不出那刘婆为何要寻他,难道是和十七娘有关?

“你能出声了?”

“我是那僧人。”蒋冲想,与其让他疑心,不如自己说明。

“哦?”凌小七一愣,随即笑起来,“果然被我猜中了。你真是烂柯寺的僧人?”

“只寄挂了两天,熬不住,只得还俗了。”

“难怪。也是,佛门那清苦,有几个能熬得住?我跟烂柯寺的弈心小和尚说过两回话,他都熬得有些疯癫了,张嘴就是诗啊文的,再熬下去,不知他会说出些什么古怪来。你替我家大官人念经超度,如今又被我家狗咬,这难道是佛门说的有缘?只是这缘分也太恶了些。果然是信不得。”

那天见过程得助后,他发誓自诫,再不许想十七娘。那几天,好不容易才把心思强抑住一些,这时像是按在水底的葫芦,微一松手,便又浮了上来。这一冒头,想再按下去,则千难万难。他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忍不住去了针眼巷。

到了刘婆茶肆的街对面,他顿时停住脚,不敢再靠近一步,眼睛却直直望向里面,急急寻找十七娘。茶肆里有几个客人,并不见十七娘。他又望向后边那间小屋,一看到那低矮昏暗的门洞,心又猛跳起来。既盼着十七娘能从里面走出来,又生怕她出来看见自己。他正在忐忑,一个身影从那门里走了出来,他的心顿时急剧狂跳。然而,不是十七娘,是那个刘婆。

刘婆一眼就瞧见了他,顿时迈着碎步颠颠朝他走过来。他想逃开,可双腿被胶住了一般。眼看着刘婆过了街,走到自己面前。

“你和十七娘的事,那天我就立即察觉了。”刘婆压低声音,盯着他说。

他的脸顿时涨红,从没这么慌窘过。

蒋冲一直盯着凌小七,见他听自己说出来后,神色如常,话语轻松,又放了一些心。

第八章 脚趾、病容

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武经总要》

洪山来到开封府大狱,看着高大门墙,他不禁有些胆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