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86章 共商发展大计(2 / 3)

加入书签

几个免费劳力在厂里足干了一上午活儿,才回漫水桥吃饭。奶奶和外婆又准备了一大桌子菜,还专门煎了胡春平爱吃的韭菜盒子。奶奶百般不过意,责备冯小河说:“人家来拜年的,你们倒好,硬拉去干了半天活儿!哪有这样待客的?”

“奶奶,不用跟他们客气!”冯小河笑,“过两天这厂子就成他们家的了。干点活也是应该的。”

“三婆莫要听他胡说,”胡春平忙说:“厂里的董事长还是冯小河,咱们跟着沾光发点小财……哎哟,韭菜盒子!还是我三婆最懂我!”

他说着也不嫌烫,用手拈起一个韭菜盒子先吃起来,边吃边夸好。周梅捶了他一拳,抱怨说:“跟你出门丢死人了!大家都没上桌你就先吃上了?有个正形没有?”

奶奶笑道:“来我家还讲什么客套!跟回自己家一样。来,小波也坐,都别讲客气!自自在在的我才喜欢!”

冯小河不光要他们往里投钱,还要借助他们本身的资源。这一两年来,他自己通过摸索和学习,应付生产这一块完全没问题。但是厂子规模扩大后,原料采购和销售就成了重头,尤其是销售。即使家里有佳慧这个几十万粉丝的博主,他也还是心里没数。刚好胡春平以前就是搞香菇贩卖起家的,手里肯定有些大厂家大客户,销售这一块肯定要交给他来搞。

厂子做大以后,光是应付各种关系就让人十分头疼,一年上头都有单位和个人来打秋风、要赞助,应付不当便引来各种刁难。张庆波是土生土长的平安人,读完大学又回市里工作了十来年,父亲以前还是某单位的小头头,在市里也算人脉深厚。由他来争取外部资源、应付各种刁难,当然是最恰当不过。

三位董事视察完香菇厂的全貌,便也钻进棚子,一边摘香菇,一边共商发展大计。胡春平对茏山镇各村子都熟,冯小河一直委托他帮忙打听合适的地方建新厂区,所以他年前一直在忙这件事,跑过了好几个地方,连过年都没闲着。这时便把自己打听的情况一一道来。

“石桥南村离老厂不远,但是它是个小村,地方太窄了。年前我跟村里书记吃了饭,他们村旁边那些旱地,最大的连片地块才有一百多亩地,够干什么的?所以后来我又到附近的平坎村、上湾村都看了看……”

“一百多亩还不够?”周梅在旁边听到了,忍不住插嘴:“这边厂房加起来也有百来亩地呢!你们的摊子到底要铺多大?可别像……”她本来想说可别像以前干房地产那样,又觉得不吉利,便道:“可别把摊子铺得太大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嫂子,一百多亩地确实不够,”冯小河也说:“到时候老厂区要进生产线,要建标准化灭菌养菌厂房。把循环养菌做起来的话,年产量能达到五百万筒。一百多亩地的栽培基地容纳不了这个数量。”

周梅和佳慧听到“五百万筒”,都暗自啧舌,就听胡春平又道:“周边的几个村,我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得在上湾找。上湾离咱们近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它大,有八个村民小组,劳动力多。而且几个组离得都不远。咱们办厂子,还真得建在上湾村那种地方。”

“那村里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呢?”张庆波问。

“有,有好几处。我找村里李书记带我看的。”胡春平说:“我自己是比较中意上湾六组旁边的那块地。跟村里的房屋隔着一条河。那边有两三百亩地。就是如果基地建在那儿,还得修桥。另外还有二组那边也有连片的旱田,是个斜坡,不过坡度不大,盖大棚也没问题……”

他把自己看过的几块地的优势和劣势都介绍了一下,又道:“下午咱们一起去看看,都参谋参谋。合适的话咱就跟村里定下来。李书记这人,我跟小河都打过交道,为人不错,有上进心,倒是很想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