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重长成 第29节(2 / 3)

加入书签

什么样的母亲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张英骨子里不服输的坚韧就来源于韩路姥姥。所以不管生活再怎么艰难,也从不在韩路姐弟面前诉苦,只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生活得好。

长大后的朋友在知道韩路小时候的生活情况后,都大呼不相信,说是人家穷人家的孩子都早当家,哪里见过她这样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收拾家务做饭都不会的。

韩路只是笑着不说话,她见了太多指着孩子的脑袋道:我每天省吃俭用、起早摸黑地干,好吃的不敢吃,衣服都没买过,还不都是为了你,你不听话怎么对得起我的母亲,相比之下,她真的觉得自己不仅不穷,还很富足。

——————

过了中秋节,日子就过得快了,大人们忙着掰玉米棒,搓玉米粒,砍玉米杆,盖玉米垛。小孩子们忙着在不长的秋假里赶紧玩,快点玩,早出晚归,不是提着个瓶子去抓蟋蟀,就是看谁家的红薯在地里还没收,捡小的扒几个,找个背风的地方拾些柴火,烤着吃。

到此,韩海是彻底放心了,偶尔面对学校同事的调侃也会笑着肯定。

开学后的第一个节日就是教师节,提醒莘莘学子们别忘了老师的辛苦教导。不过这时候的节日还没有后来让人重视,也没有特意放假一天以示提醒,所以学生不记得,老师自己也不当回事。

教师节过后,就是中秋节了,比起老师们的惨淡,这个表示团圆的日子是全民庆祝。特别是嫁出去的闺女,是一定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送月饼的,要不然父母家和自己都会被人耻笑。而且家里有闺女送过的,被问起来也特别自豪,抬高声音说着闺女和女婿都送来了什么东西。

张英选在一个星期天,一家四口在街上买了月饼,又割了些肉,骑着车子去了韩路姥姥家。

姥姥家一切如常,就是韩路大舅又出门了,,妗子带着孩子也去娘家了,姥姥忙着要去买菜被张英拉住了,最后让韩海烧火,张英下厨,把带来的肉给剁剁,包成了饺子,一家人饱饱吃了顿。

等到秋风转凉,把小麦给种到地里,时间更是打着转的往前奔,很快就到了庄稼人最为悠闲的季节。

饭后,韩路姥姥还念叨着,来一趟不容易,也没让他们吃好之类的,让一旁的张英揉着韩栋吃撑的肚子听得直撇嘴。

记忆里,韩路姥姥这么多的外孙里,最疼的就是韩路姐弟。当父母的总是会不由自主对最小的孩子加倍疼爱,看张英的日子过得这么苦,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地里家里两头忙,生活又拮据,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把别人送来的东西自己不舍得吃都给送过去,既能省几个买东西的钱,又不会委屈了孩子。

韩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张英出外的那半年,她在学校上课,家里没有人,门被锁上了。姥姥下午提着一包东西到她家找不到人,又不放心把东西放到别人家,竟打听着到了学校,不知道韩路在几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地趴在窗户上看,好不容易找到了,也顾不得里面正在上课,就站在外面从窗户缝里把带来的东西一件件的塞给了她,全班同学包括老师课也不讲了,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事后想想,可能是老师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竟都没有想起来阻止。

韩路姥姥一辈子虽然吃穿不愁,但是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特别是后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算是最难以承受的打击,都没有把她打倒。大舅去世时,所有人都担心老太太千万别也一个想不开跟着去了,但是没有,除了背弯了些,头上白发更多了,她甚至表现得比韩路妗子更镇定,入棺时,没有让任何人伸手,她给大舅擦洗了脸,换了衣服。

后来,韩路妗子心情不好时,会时不时说些难听的话,张英姐妹看不过去,曾要把她接走,一人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也不过就是多一碗饭的事。可是韩路姥姥不同意,只说韩路妗子也是心里苦,发发牢骚,说出来倒好受,却一个字也没提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