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女重长成 第34节(2 / 3)

加入书签

年三十的晚饭早早就做好了,吃过饭,放上关门炮,大门不到第二天放开门炮前是不能开的。张英把买的瓜子,糖块,还有自家炒的花生,都放到一个大托盘里,摆到桌子上,开始了守岁。

电视里几十年不动地放着春节晚会,本来只是打发时间看了几眼的韩路发现居然还挺好看,虽然舞台灯光都不如后世,但是挡不住节目比后世好啊,连韩海说让她猜谜语,猜中了有奖都没能打动她。

不到十点,刚开始还兴奋得满屋打转的韩栋已经困得眼都睁不开了,张英把他放到床上,感觉自己也有些困,看看外面盯着电视眼也不眨的父女俩,叮嘱他们记着看完了电视就把她叫醒做年夜饭,也只得到一声从鼻子里出来的“嗯”。

作者有话要说:十万字了,男女主居然话都没说几句,你说虐不虐,虐不虐?太虐了!

眼高手低啊!明明看文时恨不得男女主第一章认识,第二章交往,第三章就能羞羞羞。

“先剪了吧,明年就要上初中了,到时候再留。”韩路想都不想地道。

“嗯,也行。”张英想想也是,同意道。

腊月二十一领通知书,韩路不负众望地拿着奖状回了家,让墙上的光荣勋章又多了一个。

主妇们开始每天往集跑,今天买些菜,明天买些肉,再后天买些门画红纸鞭炮什么的,反正跟着村里的婶子大娘,每天都有事要忙。不知道是不是韩德正被韩海在人前说了一通感觉下不来台,以前每年都会让张英去帮忙炸东西蒸馒头的,今年也没再来喊,张英也就当作不知道。

过了二十八,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大年三十了,也到了韩海要忙的时候。这时候印刷的门对还没有盛行,家家户户贴的对子全都是手写,能写的自己下手,不会的就让人帮忙,所以每年韩海这两天都能从早忙到晚,性-急的人家更是提前几天就把纸给送来,就怕人多写不了了。

ps:收藏一天涨一个,是为了让我每天都有动力吗?那我觉得动力还可以更大些哟!(☆_☆)

34. 又见大舅

二十八一大早,韩海就早早地把桌子搬到了院子里,墨水毛笔都准备好,噢,还有裁纸的刀片,以防有些人连纸都不裁就给拿来了。

吃过早饭不一会儿,就有人拿着红纸到了,也不用多说什么,把纸铺在桌子上,笔走蛇龙,一副对联一气呵成,很快就能完成。大部分都是些每年都不会有大变化的吉利话,偶尔碰到家里人名字起得适合的,韩海也会给加到对联里,图个喜庆。

大年三十贴对联,别人家都在噼里啪啦的话鞭炮,表示对联门神灶王像什么的都已经都弄好,就要开始下饺子了,韩路家的院子里还是满满的人。

直到过了晌午,才把最后一家人给送走,韩海伸个懒腰,扭扭脖子,让韩路把自家裁好的纸给拿过来,蘸好饱满的墨水,写下一副对联:路通八方家和睦,栋顶天地世事明,横批海晏河清!

吃过中午饭,休息了一会儿,韩海提着张英准备好的篮子,被同辈的人给叫走了,要去坟园里请祖宗们回来过年。现在这件事还是他在做,等到韩栋再大一点,就要换人了。这种事一般都是家里的男丁去,很少有让女孩子去做这些的,不是什么重男轻女的原因,可能是男孩自古都是子嗣兴旺的象征,更能代表血脉的延续。前世韩栋还太小,张英就让韩路去了,平时路过都会加快脚步的她,在对着一个个坟头说着都要回家过年的话时反而不再害怕,好像面前不是让人畏惧的地方,她也真的在请自己的亲人,和请爷爷奶奶没有两样。国人对祖宗的敬畏和亲近是浸在血液时的,所谓传承,当如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