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给本宫笑一个! 第27节(1 / 3)

加入书签

殷如墨是太后娘家的孩子,太后应该是很放心的。

太后果然素来对殷如墨放心,对周宜在外头的事情不再多问,只觉得好好的孩子背井离乡的辛苦,格外心疼。

这一晚,周宜就留在了太后的福寿宫里。

次日一大早,周宜正同杜嬷嬷给太后梳型,外头小宫女就来禀报陛下来了。杜嬷嬷刚要开口叫小宫女请进来。

太后气闷的开口:“叫他回去,没带着太子回来,就不必来我这里晨昏定省了。”

太后以为她是有什么顾虑,恨恨道:“都是你舅舅不好,太子才回来,就又把人骂到了相国寺,我已经说过他了,明天就去劝太子回来。”

周宜不由有些感叹,太后对陛下是真的好,这么多年,她在自己面前说起他都是用“舅舅”这个称呼,仿佛真的已经忘记了,她还有个大儿子,一个打下了大炎朝天下却在功成时突然去世的大儿子。

她已经把这个妾室生的儿子当作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等等,周宜好像听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

“骂”到了相国寺,“劝回来”。难道不应该是“赶”到了相国寺,“接”回来?

第二十一章:长乐公主

殷太后多年不问世事,身体又不好,心里头对皇帝薛靖满宫的莺莺燕燕和那些莺莺燕燕生的孩子也不怎么喜欢,薛靖也下过旨不准宫人打扰太后,所以,说起来在太后那里晨昏定省,这么多年来,其实也就只有皇帝一个人做到了。

听着外祖母的意思,倒像是这二舅骂了表哥,然后表哥负气离家出走,还得人去哄回来!

若真是这样,为什么宫里宫外都传的沸沸扬扬,说是太子无状惹怒了陛下被赶走了?

她是越来越不明白这里头的事情了。

太后拉着周宜说了好些话,问了她在外头这么些日子的情况,周宜不敢叫太后知道自己这一年多在外头过的不好,便说二舅派了人将自己护送到了蜀中,一直都跟着殷如墨在一起。

老人家身体不好,不宜伤心动气。想必这些日子陛下也是这么安慰太后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