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锦路 第70节(1 / 5)

加入书签

“这还用问?”李三气愤道:“不只是我们,凡是章县的河工和纤户, 哪个不是一样的。”

“章县的县令欠了你们多少工钱?”

“欠了多少?”李三说道这,气得蜡黄的脸上都浮起了红晕, “自打他来了之后便说漕运衙门给的护河款没有到位, 所以先欠着, 让我们回去等着,我们有什么办法,只好等着。”

“可我们也要活不是?等到实在等不下去的时候,每个村就由村正领着,带着些老少爷们去问衙门讨要,十次有一次给我们一点钱,有时候多要两次,便会被县太爷身边的衙役们带走,要不然说我们聚众闹事,将为首的几人痛打一番,还有时候被关进大牢里几天。”

“长此以往,谁还赶去问县太爷要工钱,那时候,河口还没有决堤,风调雨顺的,靠近自家种的一些粮食,和那不到一半左右的工钱还勉强能够糊口,但今年,这河口决堤,县太爷干脆就不发给我们银两了,家中又因为水灾没有粮食,哪里还能活得下去?”

“当初不给我们河工银两,现在不管我们死活再正常不过了。”

第144章 漕运

章县, 位置特殊, 大运河便从此经过。

自隋朝开凿大运河以来, 前唐, 陈,到现在的齐都一直使用, 并且各朝各代都在不断地修建和延长。

虽说大运河的更多的是为了保证京城物资的运输, 但却也对各朝的经济和民族满融和融合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何今年不发给你们银钱了?”

“听说这些年朝廷屡次派出巡河官员,前来查看河道情况,听说去年上任的什么张大人对河道的情况很不满意,听说县太爷被那位张大人训斥了,回来后便说是我们河工和纤户不出力,不发给我们工钱了。”

“哪个张大人?”沈皎对李三问道。

“那些大官的名字我们这些老百姓怎么知道?”李三道:“不过,这这个张大人好像还真的挺关心河道的,和那些被朝廷派来查河道的人不太一样。那些人只跟着那些漕运衙门的高官们吃吃喝喝,从不见他们下来,这位张大人还真的来问过我们这些河工和纤户的情况,还在河道和河口边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我偶尔听人说过一两次,说这位张大人实在勘察河道。”

大齐对大运河一直都在进行疏浚和整修。对这些河道进行疏浚的工人被称为河工,而在一些险滩恶水中容易搁浅的地方,必须要好多人合力拉船才能让船顺利通过,而这些拉船的人被成为纤夫。无论是纤夫还是河工,都是生活在运河两岸的百姓,平日里除了种点粮食外,其余的时间全部被官府征调为河工和纤户, 以保证河运的正常进行, 因这些人都是为漕运出工, 所以又被成为漕户。

这些河工和纤户并无多少田地可种, 多是靠官府发的护河款为生, 可以说若无这些护河款, 河工和纤夫根本就无法正常的生存下去。

“你们是河工还是纤户?”沈皎问道。

“我们是河工。”李三答道:“我们旁边的临水村里的人是纤户。”

“章县的县令也欠了纤夫的工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