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1 / 3)

加入书签

再就是借物说事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常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说明某种道理或者摆脱困境,或以某件能与话题搭上关系的物品来进行对比,达到一种形象化的效果。

在民间,有一则关于蒲松龄的传说:

有一次,蒲松龄到王大官人家去做客,被众人推到了上座,但独眼的管家却从下席开始斟酒,有意把他落在一旁不管。王大官人也想故意作弄他,端起酒杯朝他说:“蒲先生,喝呀!”

蒲松龄端坐不动,他笑着说:“大家先别急着喝酒,我说个笑话给大家助助兴。我刚出门儿,碰到内人正用针在缝衣服,就以针为题即兴做诗一首,现在念给大家听听:‘一头尖尖一头扁,扁间只有一只眼。独眼只把衣裳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大家听了,一齐朝独眼管家看去,极力强忍笑意,于是大声叫好。这样一来,反而使王大官人及其管家狼狈不堪。

急缓得去事到临头会说应变话我们提倡说话之前要先动脑子,避免说些不合时宜、让自己下不来台的话。但好多事情并不是按部就班、以统一的模式在发展,谁都会碰上一些猝不及防的事情,这就需要你能随机应变,急话缓说也好、缓话急说也好,以恰当的语言应对,才能化“险”为夷。

1。明话暗说缓脱困

——面对窘境的应变说话技巧

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说文化层次的不同,有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人是博学多才的教授。知识水平不同的人,表达同样的意思,说出的话却大不相同。同样,他们理解同样一句话的意思也不大相同。我们常常听到“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样的话,如果能针对各种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采取相应的应变方式与他们对话,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往今来,以口齿伶俐、铜嘴铁舌化险为夷的例子真不少。针锋相对需要敏捷的口才,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使对方狼狈不堪而再也不能轻辱于你。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交际双方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而非刻板、机械的迎合,所以交际情景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面对变化着的情景,尤其是仓促而至的窘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表达手段,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明话暗说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首先是自嘲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有时会碰上因为自身的缺点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尴尬事,要是你懂得“自嘲”,巧妙地“揭自己的短”,反而会使自己败中求胜,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

麦克阿瑟一贯以傲慢著称。有一次,杜鲁门会见他时,他不慌不忙地取出烟斗,装好烟丝,取出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才问杜鲁门:“我抽烟你不介意吧?”

麦克阿瑟显然并不是真心征求杜鲁门的意见,这使杜鲁门十分难堪。因为如果现在表示很介意的话会显得有点霸道。

此时,杜鲁门看了看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的这番自嘲,不但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而且还向美国人显示出他的大度与宽容。还有,他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地位上,可博得美国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