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东境变故(2 / 3)

加入书签

朱家军在北境和西境掌军权已久,朱定北便想若是以后朱家上交兵权,手底下的人该如何安置。

思前想后,才将东境定为朱家军的退路。

海师与陆军不同,就算是战力雄厚的朱家军到了海上战力也得打个对折。因此朱定北便从几年前就开始在东境培养心腹,就算朱家军以后急流勇退,也有地方可退。

可没想到,向来对东境不如西北两境重视的贞元皇帝这一次竟然也会将目光锁定在了东境海师身上。朱定北猜不透皇帝是想先将海师军权收入囊中继而再对西北植入人手,还是和他打一样的主意,在董明和手下培养得用的人才,借由换防调派到西北两境内蚕食各方军权。

不论是哪一种可能,他原先的计划都要有一番整改了。

宁衡实事求是道。

朱定北唔了一声,意味不明道:“那可就不一定了。”

宁衡闻言一怔,而后压低声音凑在朱定北耳边道:“你与陛下……不谋而合了?”

朱定北惊了下,叹气道:“阿衡,有时候你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我都不知道时好时坏了。”

正如宁衡所言,他这一次和贞元皇帝不谋而合了。

朱定北却是无从得知,贞元皇帝手中的能动用的财帛确实不宽裕,他虽没放弃私兵计划,但之前培养出来的还是大多如暗卫一样的势力,不能用在台面上。直到董宰相的二公子在平州一战中崭露头角,才让皇帝动了将私军养在东境的念头。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朱定北若是知道其中缘故也不知道该哭该笑了。

听他感慨,宁衡失笑地拍他的头:“不论你要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朱定北翻了一个白眼,“我朱家世代忠良,老子再对皇帝有意见也没有不臣之心,不会连累长信侯府百年清誉,长信侯爷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真不知道该不该说是孽缘,他原以为皇帝縢养私兵,肯定会在宁州或是凉州行事,因此避让开这西北两境,早早将目光锁定在了东境。他在金矿山上前后所得的几万两黄金都投在了这件事上,不必皇帝陛下让董明和带一整个海师的大手笔,他只着重培养了几个人。

而他们,曾在平州海战中稳得军功备受重视,在这一次换防调任中已经四散在东境海师之中。

其中,以钱悔最为特别。

自从窦军一案之后,钱悔便与朱家结下莫解的渊源,他诚心归顺于朱定北——不错,并非朱家,而是朱定北本人——才让朱定北将这个站在明面上的人收为己用。

其他人都与朱家没有任何关联,乃是朱定北手下养在长宁山的百名残兵用了两年时间才精挑细选出来的人,现如今这些人才堪堪有了成绩,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为此庆幸,皇帝又给他出了这么个大难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