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捡便宜的普鲁士人(1 / 5)

加入书签

“一周时间,这足够瑞典人在吕根岛搜刮很多财富了。”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俯瞰着整个城市,嘴角带着一丝讥诮的表情,“想必,待他们走后,又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领地。”

格尔德·穆勒闻言,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可能是感受到瑞典咄咄逼人的军事威胁,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率先响应了俄罗斯的求援。

至于法国,则对俄罗斯人提出的外交干涉,选择了观望的态度。当年,大北方战争进行到尾声时,法国的态度总体上是比较倾向于瑞典王国的,为了阻止瑞典在波罗的海南岸势力的彻底崩溃,积极介入调停,并最终使战败的瑞典保有维斯马和瑞属西波美拉尼亚。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丹麦-挪威王国的传统盟友英格兰正陷入与齐国的苦战当中,别说获得相应的财政援助,就连派一艘战舰过来帮着站台都是不可能的事。

第249章捡便宜的普鲁士人

1731年2月6日,一支军容肃整的普鲁士王国军队开进了施特拉尔松德这座西波美拉尼亚最为重要的城市。

城门洞开,无数的城市居民神色复杂地排列在街道两侧,一队又一队士兵浩浩荡荡地走进城市,他们穿着厚重的制服,肩扛火枪,严肃的面容透露出一股征服者的傲然。

军队的步伐铿锵有力,挥动的旗帜在朝向风中猎猎作响,在队伍的后面还有十余辆炮车,在马匹的拖拽下,压过碎石铺就的街道,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

城市里的居民被这军队的肃杀场景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的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一些怯懦的居民因为恐惧而湿透了衣衫。

尽管,起初瑞典王国在围攻圣彼得堡两年而不克,并在攻城战当中,损失了不少兵员和装备,对瑞军的士气造成不下的打击,但瑞军在南线战场,却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时间,便全取库尔兰、爱沙尼亚,并在随后攻入俄罗斯纵深腹地。

更让俄罗斯人雪上加霜的是,战争的第二年(1727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内外交困中病逝,但未留下遗嘱,引发了一场宫廷政变,使得俄罗斯高层和军队统帅部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更加剧了俄军在战场上的溃败。

士兵们的锐气十足,铿锵的脚步声,闪着耀眼的刺刀光芒,深深地震慑了全城居民。他们沿着笔直的街道,径直朝着广场的方向走去,军号激昂,兵容齐整。

广场上的建筑物、高高的旗杆上,都已经挂上了勃兰登堡家族的旗帜,似乎在向整个城市宣告,这里已经属于普鲁士王国,属于勃兰登堡家族。

北风吹过,树叶摩擦出柔和的噪音,士兵们也在鼓号声中逐渐离开了广场,进驻昔日瑞典军队的军营。

城市也重归安静,风吹过广场和城市小巷,最后悠然的消退,仿佛城市、广场以及士兵们来时的熙攘全部消失在了这律动的声响里。

“陛下,瑞典人将计划在一周后撤离吕根岛。”普鲁士王国陆军大臣格尔德·穆勒来到总督府三楼的露台,站在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身后,轻声汇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