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坡县(2 / 4)

加入书签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齐国又相继从柔佛王国手中取得林加、廖内、宾坦、巴淡等数十座海峡附近的岛屿,进一步加强了马六甲海峡东侧海域的控制力度。

汉兴十四年(1684年),齐国为使海峡总督区背后拥有更为广阔的战略纵深,强迫柔佛王国将柔佛海峡北岸的大片土地割与齐国,逼得他们不得不将都城迁往更北的内陆地区,以避齐国锋芒。

八年前,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的荷兰人,便“主动”从南洋地区撤退。他们通过协议将包括马六甲在内的一系列领地都全部交给了齐国人管理。

至此,马六甲的衰落,淡马锡岛的兴盛,已不可逆转。

齐国之所以对淡马锡这座岛屿这般看重,那还得追溯到太祖皇帝时期。

出乎大部分人的认知,淡马锡岛并不是在齐国掌控后才突然崛起为该地区最大的航运中心。

因为在很多早期的古代航海与地理记载中,已经有了对淡马锡岛的描绘。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良的港口环境,让一千多年前的早期航海家就对那里印象深刻。

大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海上丝绸之路被逐步开发出来。来自地中海世界的希腊罗马商人或是从波斯湾与印度海岸赶来的亚洲商人,都会经过淡马锡岛,去往位于安南南部的港口。安南的沿海在当时属于汉王朝控制下的边远郡地,也是王朝吸纳海上贸易财富的重要基地。一些从岭南和安南本土出发的船只,也会直抵淡马锡岛,同西方来的各类商人贸易。

不过,由于那时的航海技术限制,船只都需要在相对平和的水域下锚。所以,淡马锡岛北部的柔佛海峡,就成为了过往商船最理想的停泊之地。岛上早期的居民定居点与贸易口岸,也集中于北部,靠近马来半岛的地方。

淡马锡岛的风光一直持续到了15世纪初,一系列地区内的政治格局变动,让它步入了黑暗的衰退期。

不知是何原因,从未踏足过淡马锡岛的太祖皇帝却一直都对这座小岛情有独钟。在海军发展稍具规模后,便迫不及待地从柔佛王国手里索取了这座岛屿。

作为新一代的南洋霸主,齐国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此前的葡萄牙与荷兰,尤其是在战略布局方面,更是甩他们几条街。

在第二次汉荷兰战争期间,齐国人就注意到淡马锡岛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曾在这里偷偷部署了一支精悍的海军分舰队,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东西航线截成两段,更是差点阻断了荷兰人往返欧洲的海上通道。

战后未几年,齐国便从柔佛素丹手里获得了淡马锡岛的经营开发权,靠近外海的地方被建起了一座功能设施齐全的港口城市。

为了与荷兰人竞争,齐国人还特意将淡马锡岛设置为对所有船只开放的自由港,让途径马六甲海峡的众多商船选择停泊在淡马锡岛,以避开荷属马六甲当局的繁重税收。

后来,随着淡马锡岛的商业日益繁盛,往来经停的船只数不胜数,齐国人发现这里确是可以赚大钱,无尽的财富在这里涌动。于是,齐国便索性直接掏出两万汉洲银元将这座岛屿强行买下,成为齐国辖下的海峡总督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